如何解讀信用卡業務進一步規范化的要求

2021年12月16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從以下八大維度、三十七個點對信用卡業務經營行為作出進一步規范,提出需落實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合作機構管理責任,提升信用卡服務質效,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信用卡行業高質量發展,從而更好地帶動科學理性消費。即使通知最終下發版本內容或有所調整,監管機構大力促進中國信用卡市場健康發展的決心毋庸置疑。
國內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和挑戰
從1985年中國的第一張信用卡誕生,到2006年中國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實現個人信用記錄全國跨行共享,以及隨后開始的一波“跑馬圈地”,中國信用卡發卡規模不斷擴大。信用卡市場的產品創新層出不窮,各類標準卡、金卡、白金卡、無限卡不斷涌入市場,同時信用卡營銷也從線下拓展到線上。2012年以后,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第三方支付的崛起,信用卡的支付結算和消費信貸功能,其主要使用場景從線下延展至線上,同時大批互聯網背景的類信用卡信貸業務飛速涌入市場,由此形成了全新的發展和競爭態勢。
在追求發卡量的同時,只有實現規模才能盈利也成為了信用卡從業者的共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信用卡市場當前的種種困境——大部分客戶的申卡需求是被動轉化而非主動需求,由此導致睡眠戶占比高;服務經營管理環節薄弱造成客戶體驗同質化、忠誠度不高,導致信用卡盈利空間小;另一方面,部分信用卡業務在風控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為擴大盈利而大力刺激循環和分期業務,乃至引發不良額分子跑贏分母的現象。
本次信用卡業務發展通知的征求意見稿,正是針對上述關鍵痛點,有的放矢地指明了發展方向與目標,對推動信用卡規模穩步增長并提升盈利能力、強化合規管理、提升客戶體驗均提出了明確要求。
利用數字化決策分析技術,助力信用卡業務轉型
益博睿決策分析業務自2005年進入中國大陸以來,致力于應用數字化決策分析的技術助力零售信用風險和客戶經營能力建設。益博睿借助國際先進經驗,通過大量的本土化咨詢分析和系統實施項目,在中國信用卡行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尤其是在近年大數據風控和數字化轉型不斷加速的背景下,益博睿協助國內多家大型信用卡中心,順利完成大型風險管理和客戶經營能力提升項目,業務成效顯著。
針對本次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通知的征求意見稿中提到的發卡管理、授信管理、調額管理、風險模型、信用卡分期業務、息費合理定價和催收管理等領域,益博睿早已在近年服務多家國內信用卡中心客戶的過程中,未雨綢繆、精益求精地不斷探索和創新,積累了豐富的海內外項目成功實施經驗。
其中,授信管理,額度定價營銷組合管理得到最廣泛的應用。
授信管理和額度定價營銷組合拳
授信管理不僅僅局限于信用卡貸前審批階段的初始額度策略,還可以深度融入整個生命周期的動態調額和年審過程中。大部分信用卡中心目前已經從單一的信用卡額度逐漸過渡到以客戶為中心的統一授信策略,在平衡本機構內的信用卡額度(預借現金額度,非預借現金額度)以及額度外分期額度的同時,兼顧其他銀行和金融機構所有信用卡授信額度、信用貸額度及已使用額度的情況,從而防止多頭公債和過度授信,引導消費者理性透支消費,不要以卡養卡、以貸還貸。
在授信策略的制定中,除了傳統的風險量化模型,還可以關注消費者給銀行帶來的潛在收益和利潤,借助收入模型等工具對消費者的風險償債能力進行評估。通過合理授信激發消費者用卡傾向,避免額度使用率低帶來的資本占用和潛在風險敞口。
在益博睿的授信解決方案中,強調“額度+定價+營銷的組合拳”,三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這一體系基于涵蓋風險、收益、響應以及敏感度的精準統一的量化工具,在此基礎上從客戶視角出發進行統一規劃,根據客戶的行動響應動態調整策略,從而增加客戶黏性,引導優勝劣汰。該方案還能根據不同客群特征采取差異化的額度、定價和營銷策略,最終達到最優化整體信用卡資產組合配置和盈利能力。
在推動中國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大潮中,還有眾多應用領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實踐和提升。盡管市場環境與創新技術不斷變化,但益博睿相信,精細化的風險管理與客戶經營、提升信用卡服務質效的初心、支持科學理性消費的原則均繼續成為制勝關鍵,益博睿將積極助力中國信用卡業務在監管合規的指引下朝向更加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
閱讀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益博睿認為,此次《指導意見》在為銀行、保險等持牌金融機構指明方向的同時,也對金融科技的定位與發展路線進行了界定,即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定位應為向持牌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持。
閱讀文章
益博睿于2022年2月23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