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機遇下,如何重構金融科技行業的戰略定位?——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的理解與思考

2022年1月,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 “《指導意見》” ),全方位闡釋了監管機構對于推動銀行保險機構開展數字化轉型、驅動金融生產方式和治理方式升級的意志與決心;《指導意見》要求企業需建立數字化思維,實現從“經驗決策”向“數據決策”的轉變,充分挖掘全流程、全價值鏈、產業鏈的數據信息應用場景,使數據在提升管理水平,加速業務轉型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金融科技公司如何抓住銀行保險業數字化浪潮,重新構建市場定位,拓展業務邊界,加速數字化轉型,是金融科技行業必須回應的時代命題;作為全球決策科學領域的領導者,益博睿多年以來一直致力于推廣數字化,陪伴中國金融行業從手工作業到信息化再到數字化的完整發展歷程。益博睿認為,此次《指導意見》在為銀行、保險等持牌金融機構指明方向的同時,也對金融科技的定位與發展路線進行了界定,即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定位應為向持牌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持,通過金融科技能力的提升,為傳統金融機構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提供合規、高效的解決方案。
《指導意見》敏銳指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包括“建設數字化運營服務體系”、“構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贏的金融服務生態”、“數據能力建設”、“風險防范”等等,上述要點直擊金融機構傳統作業模式的軟肋。培養數字化思維、建設數字化運營能力、通過科學決策機制建立數字化風控體系,這三點是益博睿一直以來的理念;如何發揮數據資產價值,在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基礎上建立“面向開放平臺的技術架構體系和敏捷安全的平臺管理機制”,也與益博睿在海外倡導的基于監管機制的Open Banking實踐不謀而合。以益博睿全球決策科學經驗來說,透過數據洞察客戶,通過科學的模型觀察客戶,通過基于計量的策略和反復試驗與實踐去驅動決策不斷更新升級,構建決策能力自我提升的閉環,從而為提升數字化運營能力,加速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圖:益博睿決策科學循環理念
中國的金融科技企業如何服務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如何將海外經驗與中國本地特色相結合?益博睿認為:金融科技可以充分發揮在科技創新和技術賦能方面的優勢,著力探索以下三大方向。
一:服務金融機構,提升數字化運營能力
?
統計數據顯示,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機構的核心差距在于數字化運營,《指導意見》也對此作出了明確要求。為此,金融機構需要在組織架構、響應速度、決策方式、人員技能、科技系統方面進行變革。近年來,不少金融機構投入資源進行中臺建設,計劃通過數據-決策-運營的中臺建設構建數字化管理體系或數字化風險管理體系,信息化已基本完成,數字化運營體系建設已初具規模。
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金融機構的數字化體系建設與互聯網平臺仍有一定差距。單純的IT建設還停留在信息化階段,解決了數據有無的問題,而數字化運營需要連接、數據與智能三大要素能力的全面提升:通過系統與系統、系統與人、人與物的連接,解決數據孤島問題;通過對數據分析與提煉,形成智能化分析應用,拓展業務邊界,建立從單一客戶覆蓋到“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通過模型、策略,以少數專家團隊服務數千萬的C端客戶,并不斷通過主動策略驅動客戶產生價值。
數字化運營知易行難。系統升級對于中小機構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成本,如需涉及專家團隊的建立、業務經驗的積累、乃至最終的運維體系完善,需要的時間成本則會更大。金融科技機構如何把握這一痛點,將相關優勢輸出給傳統金融機構?
根據益博睿海外經驗,主要有兩大途徑:一是提供咨詢服務,具體包括戰略咨詢以及具體業務的數據分析咨詢,通過專業方法和工具為金融機構提供數字化運營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初始作業模板;二是系統化的平臺服務,將數據分析與決策類咨詢等服務與系統化工具相結合,從而構建平臺服務。舉例來說,益博睿在海外通過云平臺提供SaaS服務Experian One,為信貸機構特別是中小機構提供一站式的風險管理服務平臺。Experian One平臺在當地監管合規的框架內通過云服務,為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提供“即接即用”的風控系統與模板化的“模型+策略”服務。對于業務起步階段的機構或成熟機構的新興業務,通過應用Experian One平臺可以迅速獲得數字化風控運營支持,行內專家可以透過專業工具進行完全掌控的業務管理,而咨詢服務、數據分析服務等則通過共享行業經驗、人工智能建模支持等方式輸出到信貸機構,從而迅速幫助信貸機構構建起數字化運營的閉環,享受數字化運營帶來的優勢和成果。
二:促進合法合規的數據流轉與應用機制
?
數據的價值與重要性毋庸置疑。消費者日益習慣由數據應用帶來的便捷金融體驗,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也離不開傳統數據和可替代數據(大數據)的應用。但隨之而來的是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
在監管機構的大力推進下,個人信息泄露和數據濫用的問題正在逐漸得到改善,但也催生了新需求——金融機構如何合規利用數據資源加強自身經營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如何解決消費者日益高漲的金融服務需求與數據流轉不暢之間的矛盾?
金融科技行業近年在隱私計算領域進行了諸多探索,總體來說,用戶授權、可用不可見等數據使用原則已逐漸成為共識,市場上可信第三方、聯邦學習等等解決方案方興未艾,其核心都是在保護客戶隱私的前提下,構建合規的大數據應用體系。
益博睿在數據安全與合規領域則同樣具備獨到的探索經驗,以益博睿海外AIS服務(Ascend Intelligence Service)為例,該服務通過模型沙箱,幫助用戶機構在可用不可見的原則下,利用非其擁有的數據進行模型驗證,從而幫助起步階段的金融機構或成熟機構的新興業務快速啟動。益博睿在海外擁有23個個人征信局,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積累了獨到經驗。在歐洲,益博睿亦能在滿足GDPR的前提下,為金融機構及C端用戶提供安全、合規的服務。而益博睿海外的CSID服務則專注于解決企業數據和信息泄露風險,為促進數據安全流轉提供支持。
三:幫助中小機構建立和掌握數字化決策體系
?
就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而言,廣大中小機構相比大型機構,面對的可謂是一場更艱難的攻堅戰。
首先,由于歷史業務局限性等因素影響,中小機構往往缺乏有效數據積累。其次,由于中小機構業務類型相對有限,在轉型過程中容錯率更低,對投資回報要求更為迫切,這導致中小機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安全邊際更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互聯網平臺扮演傳統金融中介的角色。此外,中小機構在技術與管理方式跨越式發展的時期還需要面臨適應壓力,畢竟數字化運營特別是數字化決策,需要從思維到管理方式的整體性變革,對傳統路徑的依賴往往會導致結果偏差。最后,數字化轉型對團隊能力方面也存在更高要求,而數字化轉型人才分布嚴重不均衡,從地域分布看,絕大部分數字化人才,包括互聯網運維和大型機構的先行者,往往集中在一線大城市。
過去幾年,金融科技和中小機構的合作實踐往往流于表面,部分金融科技越線從事具體信貸業務,而大部分的中小機構除了信貸規模增長,并未在合作中真正獲得數字化管理能力和決策能力。益博睿認為,中小機構實際需要的是完整的、端到端的數字化決策解決方案,包括模型、策略、系統、以及數據和大數據支持,進而確立數字化決策的主動權。
隨著監管方向逐漸清晰,市場沉淀,金融科技的新一輪機遇期正在到來。
一方面,隨著技術發展,基于可視化界面的模型、策略管理產品已非常成熟,以益博睿成熟的PCSM決策引擎產品為例,經過短期培訓即可讓沒有IT背景的業務人員掌握使用,數字化決策的門檻正在降低。另一方面,針對中小機構對于投入產出比、容錯率的謹慎考慮,根據海外經驗,益博睿推薦通過云平臺接入的方式進行冷啟動,中小機構可以在減少前期投入的同時,加快業務上線和推向市場的進程,最重要的是可以通過益博睿符合當地監管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為金融機構提供合法合規的數據和信息安全保障,從而滿足中小機構的核心訴求。
事實上,金融科技行業的市場機遇遠不止上述三點,還有諸多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有待探索。從發展趨勢看,云平臺業務模式在海內外金融科技行業均得到大力推進,云模式目前已經能非常成熟地為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機構提供快捷、靈活、高效、低成本的數字化轉型方案。針對中國市場,由于其自身獨特的特性與發展歷程,如何在業務和技術的發展中實現保護隱私和數據安全,還需要金融科技行業和傳統金融機構共同探索。
如何破解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數字化轉型能力,唯有以數據管理能力為保障,以科技能力為驅動,以智能應用能力為重點,以安全保障能力為支撐,培育形成數字化轉型生態體系,重構企業管理方式、拓展新的業務模式,不斷獲得差異化的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從而做到數字化轉型質量與效益的雙維提升。
閱讀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2021年12月16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對推動信用卡規模穩步增長并提升盈利能力、強化合規管理、提升客戶體驗均提出了明確要求。
閱讀文章
益博睿于2022年3月16日发布